中国罕见病服务平台官方网站 - 成员机构详情页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罕见病联盟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现代化数字化大学附属医院。目前,医院共有三个院区和一个教育研发基地,总占地面积98.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5.54万平方米。南湖、滑翔和沈北三个医疗院区均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总建筑面积为69.95万平方米。盛京医院医药研究教育发展基地位于辽宁省本溪市高新区“中国药都”,总建筑面积15.58万平方米。2014年“盛京医院 SHENGJING HOSPITAL”成功申请为“中国驰名商标”,盛京医院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综合性医院。

医院前身是1883年苏格兰教会在沈阳兴建的盛京(施)医院,是东北第一家西医院。

传承

医院前身是1883年苏格兰教会在沈阳兴建的盛京(施)医院,是东北第一家西医院;1912年,成立了东北三省第一所医科大学——奉天医科大学,时为东北地区医学教育的最高学府;1949年,医院正式并入中国医科大学,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仁爱济世的教会精神融入红医文化,医院从此开始了崭新的里程;1969年,为响应毛泽东“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精神,医院整体迁往朝阳地区;1983年,医院全部迁回沈阳;2002年,医院全面接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成立滑翔院区;2003年建院120周年之际,恢复“盛京医院”名称。

司督阁(1855-1936)英国籍苏格兰人,盛京(施)医院创始人。1881年毕业于苏格兰爱丁堡的医学传教士医院;1882年奉苏格兰基督教长老会派遣,来华施医布道;1883年抵达沈阳,创办了东北第一家西医院——盛京(施)医院。

人才

医院员工共6972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152人,含聘任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535人;博士生导师132人,硕士生导师291人;担任中华医学会国家、省级正副主任委员和常务委员以上学术任职12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职专家9人。

设备

医院拥有各种先进的诊治设备7000余台(套),包括中国首台正式安装使用的GE SIGNA PET/MR、亚太地区首台GE Discovery PET/CT Elite、中国大陆地区首台256层和640层螺旋CT,以及3.0T磁共振、CT、伽玛刀、医用直线加速器、平板DSA、3D-4D彩超、全飞秒激光屈光手术系统VisuMax、大型生化免疫整合系统、自动采血流水线系统、超高清腹腔镜和共聚焦电子内镜等。

医疗

医院设有一级诊疗科目29个、二级诊疗科目82个,医疗、医技科室(病房)187个,编制床位6750余张,年门急诊量446万余人次,年出院病人数24.8万余人次,年手术量13.6万余例,患者平均住院日8.9天。

医院素以精湛高超的医疗技术和齐全完善的学科特色闻名于国内外,承担着区域重症患者的会诊、急救及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人才的培训等多重任务,现有203项国际水平医疗技术,600项国内领先医疗技术,450项区域领先医疗技术。

重症医学和急诊医学具有雄厚实力,重症监护病房(ICU)、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C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ICU)和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床位共计416张;新生儿急救中心全国著名。

截至目前,医院共有16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分别是:急诊医学科、普通外科、感染病科、妇科、产科、新生儿专业、儿科重症、小儿呼吸专业、小儿消化专业、小儿外科、中西医结合脾胃病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临床药学、临床护理、重点实验室。

在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基础上,医院还有3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分别是: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肾病学、神经内科、骨科、神经外科、肿瘤科、重症医学、眼科、老年病、康复医学、消化内科、血液内科、泌尿外科、胸外科、耳鼻咽喉科、肿瘤放射治疗、肝脏外科、结直肠肛门外科、口腔颌面外科、麻醉科、病理科、放射诊断科、核医学科、超声诊断科、皮肤科、儿科、牙周病科和精神科。

2017年,医院新增14个药物临床试验资格专业 ,目前共有25个药物临床试验资格专业,分别是:妇产、呼吸、心血管、内分泌、肾病、消化、肝病、麻醉、皮肤、小儿呼吸、小儿肾病、血液内科、免疫、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口腔、肿瘤、医学影像(放射诊断,介入放射,核医学)、中西医结合(消化)、小儿神经病、急诊医学、重症医学、普通外科、眼科;医院也是第二批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之一,大大增强了临床研究能力。

辽宁省医院管理研究与培训中心、辽宁省护理人员培训中心、辽宁省涉外医疗服务中心、辽宁省影像医学中心、辽宁省康复医学中心、辽宁省母胎医学中心、辽宁省肝病研究治疗中心、辽宁省血液病医疗中心、辽宁省运动医学医疗中心、辽宁省盆底疾病诊治中心、辽宁省中毒诊治中心、辽宁省内镜诊治中心、辽宁省传染病医学中心、辽宁省医疗会诊中心、辽宁省妇科内镜诊疗技术质量控制中心、辽宁省妇科疾病质量控制中心、辽宁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中心、辽宁省周围血管病及肿瘤介入诊疗技术质控中心、辽宁省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辽宁省消化内镜质控中心、辽宁省康复医学专业质控中心、辽宁省产科专业质控中心、辽宁省感染性疾病专业质控中心、辽宁省脑损伤疾病质控中心、卫生部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卫生部冠心病介入诊疗、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导管消融和植入器械)培训基地等近30个省级医疗诊治、质量控制和培训中心设在医院,为推动辽宁省各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高相关专业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内镜诊治中心率先在国内外提出了多项内镜超声(EUS)引导下微创诊治技术,牵头制定多项国内、国际指南和规范,为多种疾病的诊治提出“中国方案”,创立以EUS为核心的诊疗体系并应用于临床,使国内及世界多国患者受益;开发了一系列相关医疗器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化产品,并为国家出口创汇;创办领域内第一本SCI期刊,掌握了EUS国际学术话语权。项目组坚持技术推广、培训近20年,使我国EUS领域实现了从跟随学习到引领传授的跨越。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 项、二等奖2 项、三等奖3项。

普通外科的肝胆胰手术为传统优势技术,微创外科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通过腹腔镜能熟练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右半肝切除、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和胃肠癌根治术等复杂外科手术。经脐部单孔腹腔镜累计完成半肝切除术、胆肠吻合术、切脾断流术等2500多例。

关节镜联合单髁置换术(UKA),将骨科、微创外科、运动创伤学科的技术相结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胸外科经单孔腔镜肺癌根治术,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等微创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神经外科开展支架取栓技术,并联合六科室建立了省内完整的绿色通道,成为救治缺血性脑卒中的重大科技进展。

作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妇科的多项医疗技术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如腹腔镜下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全盆底重建术、保留自主神经的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宫腔镜和腹腔镜等综合应用早期诊断和治疗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技术等。

产科以母胎医学为载体,向全国推广了关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和采用卡孕栓不同途径给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成果;采用有创呼吸、循环监测技术和血滤技术等进行围产急救;探索胎儿医学研究,开展孕早期NT测量、孕中期血清学筛查、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绒毛、羊水、脐血穿刺)、孕中期系统性超声筛查及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细胞遗传学及部分单基因遗传病的分子遗传学诊断(FISH等)等;胎儿异常的MRI产前诊断水平居国外先进水平;

儿科实力国内先进,其中,儿科重症(PICU)、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救治、儿童哮喘的早期诊断和小儿血液净化技术均居国内先进水平。

小儿外科整体医疗水平一直高居国内前列,其中,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外科治疗、功能重建与康复达国内先进;新生儿微创外科技术如胸腔镜治疗先天性食道闭锁为国内先进水平。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感染科在HBV感染母婴阻断及多学科合作(MDT)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人工肝与血液净化技术的联合应用成功救治肝衰竭、重症感染和脓毒症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

急诊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辽宁省中毒诊治中心。拥有国内先进的气相和液相质谱仪进行毒物的检测,其中,百草枯中毒检测、临床分级和综合治疗方案已达国内先进水平。

重症医学科(ICU)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各种原因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医院在肝纤维化的无创性分期诊断方面获得重大突破。整合磁共振及超声等多项新技术,创立肝纤维化无创性“三阶段”诊断标准,突破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及随访难题,共获“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十多项基金支持,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及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2009年11月,医院成立了“盛京医疗联盟”。同时,为了更有效地加强联盟医院间的紧密连接,自2015年起,医院在联盟内部逐步推进了多个专科联盟的成立。截至2018年底,联盟医院已扩展至9省区共113家,专科联盟达到18个。“盛京医疗联盟”通过不断推进各专科互联网医疗业务的建设,发挥盛京医院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品牌效力,建成了以盛京医院为核心的互联网医疗中心,全方位、多学科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推动了医疗资源的有序配置,促进了分级诊疗的落地实施。

基层首诊:患者在联盟下级医院接受首诊,进行相关基础检查,以此检查结果为参照,联盟下级医院医生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与盛京医院专家进行远程会诊,确定治疗方案。

双向转诊:根据首诊确定的治疗方案,若检查结果无异常,为轻症疾病,则建议在联盟下级医院就诊,盛京医院专家进行远程指导;若检查结果出现异常,怀疑需要进行进一步治疗,则上转至盛京医院进行全身深度检查、治疗或手术等,治疗后下转至联盟下级医院进行常规治疗。

急慢分治:明确了联盟下级医院与盛京医院的诊疗服务功能,在盛京医院进行重大疾病治疗,在联盟下级医院进行首诊,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诊疗服务。

上下联动:引导盛京医院与联盟下级医院间建立了明确的分工协作机制,通过联盟平台,形成专科的业务闭环,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纵向流动。

护理

2005年,医院全面实施护理垂直管理,通过构建责、权、利统一的护理垂直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探索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2011年,基于垂直管理积极探索护士岗位管理,建立护士能级与岗位职责、岗位系数、职称晋升相适应的激励机制,与责任制整体护理紧密结合,提升护士满意度的同时提升患者满意度。

医院积极开展“一专科一特色”项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依托医院护理信息化发展,将PDA(便携移动终端)应用于病人身份识别和护理文书输入系统,护士在床旁完成医嘱条码执行、输液、输血、发药、护理文书书写等工作,节省护士非直接护理时间,把护士还给患者。作为辽宁省护理人员培训中心,举办多次大型会议,辐射帮扶示范化,帮扶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护理服务能力,累计培训60000余人次;派出教师讲课培训各级护理人员万余人。

2018年,医院多措并举促进护理质量和优质服务双提升。医院护理学科获得了“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第3名,范玲教授荣获全国“杰出护理工作者”称号。同时,医院还荣获了首届“全国医管精典案例奖”、2018中国护理管理创新卓越奖,并在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相关赛事中专科护理和延伸护理创新方面2个案例获得了“十佳案例”,连续六年荣获品管圈全国大赛奖;在护理岗位胜任力方面,获得了全国急救护理岗位技能竞赛等5个国家级比赛共7项一、二等奖;在护理教学方面,主编或参编5本教材和专著,《儿科护理学》获首届人卫慕课比赛本科组二等奖及高校(医学类)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在护理科研创新方面,荣获中华护理学会创新发明奖等4个国家和省级比赛的7个奖项,全年共发表107篇核心期刊论文,获49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41项已制作为实物,35项在临床中应用。

科研与学科建设

医院拥有临床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一级学科1个,二、三级学科共39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二、三级学科共47个;并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博士后人员。

医院学科齐全,综合实力强。医院综合实力在复旦医院排行榜最高排名第28位,小儿外科、小儿内科位列全国前10,放射科、妇产科、康复科、超声科、急诊科、传染科、消化科位列全国前20,普外科、临床药学、风湿免疫科获得提名。另外,放射科、妇产科、消化科、小儿内科、小儿外科、康复科、骨科、急诊科、临床药学和生殖医学在东北区域排行榜上位列第1。

目前,医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3个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内科学(传染病)、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消化系病)、内科学(心血管病)、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泌尿外科)、外科学(神外)、妇产科学、眼科学、麻醉学、口腔临床医学;1个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培育学科——内科学(血液病)。医院中医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医院现有21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其中1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国家卫健委小儿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8个辽宁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妇科肿瘤与高危妊娠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围产医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神经系统肿瘤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病毒性肝炎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重大慢病精准医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环境与代谢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生殖障碍疾病与生育力重塑重点实验室;3个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妇产科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儿科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影像医学重点实验室;6个辽宁省科技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辽宁省影像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辽宁省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辽宁省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辽宁省妇产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辽宁省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辽宁省妇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数字影像设备测评与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医学手术及康复机器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消化内镜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近年来,医院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成立盛京医院实验研究中心,积极搭建基础与临床研究两个平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博士后到医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医院成立学术委员会、课题申报对策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在医院科研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实施了“盛京自由研究者”计划、盛京杰出人才计划,设立院内科研基金、博士创新基金、院内临床项目,举办盛京国际医学论坛等,推动医院科研与学科的发展。

医院盛京医学杂志社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国际儿科学杂志》《实用药物与临床》《现代医院管理》五本全国性学术类医学期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孙思予教授创办的Endoscopic Utrasound杂志,2014年被SCI收录,新公布2017年影响因子为3.323,为世界内镜超声领域权威杂志。

2018年,医院获各级各类课题资助140项,资助经费2785.26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项;在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1161篇,SCI收录论文377篇。孙思予教授团队完成的“内镜超声微创诊疗体系的建立及临床应用”项目提出了多项EUS引导下的微创诊治技术,开发了一系列相关医疗器械,建立了一整套以EUS 为中心的全新微创诊疗体系并应用于临床,成果荣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医院还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辽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教育教学

医院承担着300余名博士研究生和1300余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同时还承担着中国医科大学长学制、五年制、四年制、留学生班等2000余名学生的临床理论课、课间实习及毕业实习的教学任务,年教学工作量近2.5万学时,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年培训量近6万人时。

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始于1996年,至今共培养住院医师3568人。医院为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目前共有27个专业基地和1家协同基地,基地年培训容量538人,居辽宁省首位,现有在培学员1500余人。2018年,医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启动,目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新生儿围产期医学、老年医学、重症医学、普通外科学及小儿麻醉学获批国家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

医院已与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地区的大学和医院建立了友好关系,每年接待来院讲学交流的专家百余人次,并实施“盛京未来人才培养计划”,选派优秀技术骨干出国学习深造。

医院持续增加教学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严格规范教学管理,继续推进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平台,学生管理平台和网络考试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标志着医院教学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医院拥有2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放射诊断学、妇产科学),1部国家级精品教材(薛辛东教授主编的《儿科学》(第二版)),8门省级精品课,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视频公开课,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放射诊断学、妇产科“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教学团队、小儿内科学 ),1名省级专业带头人(郭启勇教授)、5名省级教学名师(郭启勇教授、刘彩霞教授、赵彦艳教授、薛辛东教授、刘兆玉教授)。1人被评选为全国优秀住院医师专业基地主任(放射科王晓明教授),2人被评为全国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心内科马淑梅教授、儿科吴玉斌教授),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住院医师,22名指导教师被评为辽宁省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临床技能中心获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学基地建设项目。目前,医院获得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资助金额超过200万。医院应用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以电子学档为依托,构建学习社区新模式,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全面培养医学生。医院积极推进教学信息化发展,利用课堂教学APP交互平台,广泛开展形成性评价,实现教学质量网络化闭环管理。医院教学工作成果丰硕,年发表医学教育论文达112篇,在全国514所附属教学医院中排名第一;医院培训的大学生选手荣获第八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一等奖。医院培训的留学生选手获“学在中国"第二届来华留学生临床思维与技能竞赛优异团队奖和最佳团队合作奖。医院多名教师选手参加国家级讲课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其中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医院派出的内科教学查房团队获得辽宁省住院医师大赛第一名(内科邹德玲教学查房团队);医院连续两年在中国医科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总结及表彰大会上荣获“教学突出贡献集体奖”;医院获中国医科大学“人才培养先进集体”称号。

智慧医院

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一直处于行业领先位置。1998年,医院迈出了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2001年,医院信息系统成功与沈阳市医保实现了无缝连接,率先进入辽宁省和沈阳市两级医保定点单位的行列。2002年,医院接收原中国医大三院成立滑翔院区后,使其网络与南湖院区网络完全融合,全面实现了信息管理的一体化、系统化。同年,医院信息系统先后荣获了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跨入了国内医院信息化先进水平行列。2006年,医院成为全国最早的20家“数字化建设示范医院”单位之一。同年,住院电子病历流程实现无纸化。2012年,医院开始启用门诊电子病历流程无纸化。2013年,医院成为首批通过国家卫计委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四级的四家医院之一,意味着医院信息高度连续性、数据高度规范化,与院外信息实现了顺畅互联互通。2014年,医院成为国内唯一一家通过国家卫计委认定的“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的七级”和美国HIMSS机构电子病历使用评估等级最高级别七级认证的“双七级”医院。2017年,医院成为国内首家通过HIMSS七级复审的医院。2019年,东北地区首家5G智慧医院落户医院。

2019年4月3日,东北地区首家5G智慧医院落户医院,医院与中国移动通、中国电信和东软集团共同签署《盛京医院5G智慧医院暨5G智能物联网创新研究院合作协议》。医院将充分发挥自身在诊疗应用与医院管理方面的建设优势,构建5G智慧医院示范应用,打造国内领先的5G智慧医院;建设5G智能物联网创新研究院,研究5G智慧医院应用领域相关技术;申请与承建高端科研课题,孵化领先的创新应用。最终,在智慧急救、智慧临床诊疗、智慧科研教学、智慧分级诊疗等领域实现全面智慧化提升。

目前,医院所有临床科室已全部应用电子病历,形成了电子病历临床应用、临床路径管理、门诊电子病历与预约挂号、科室信息集成、信息化优质护理与管理、医疗管理及质量控制、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化管理、医院运行综合查询、医院办公自动化、无线网络应用等特色数字化医疗模式。

医院全面实施以“云大物移”为核心的智慧医院建设,即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实现高程度自动化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和与“互联网+”相结合形成的智慧医院。基于云大物移的智慧医院,使得医院在医患连接、医疗业务协同、医疗责任主体三方面发挥优势,构建了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与质量,实现了资源的统筹,促进了分级诊疗,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推进了全新的现代医疗模式。

医院通过建设私有云实现了对医院内各系统数据的存储,云计算有着快速的运算能力和强大的数据存储功能,保障了医疗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升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并且对医疗系统实现了信息的沟通与共享,为患者就医提供了基础保障。

医院通过大数据分析,一方面,优化医院行政管理与事务处理业务流程,减轻员工处理事务的劳动强度,辅助医院管理和高层领导决策,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收集和处理患者临床医疗数据信息,不仅为医护人员的临床活动、临床咨询、辅助诊疗提供支持,还能够辅助临床决策,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和诊疗质量,为科研服务提供数据支撑,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服务。

医院通过物联网应用技术减少了人工劳动与条件依赖,实现医院的全方位、多角度采集与分析,包括能源监控、设备监控、环境监控等。发现问题就会自动报警,从而实现对于人员、设备、物资的高效管理,杜绝传统人工判断和识别所产生的差错事故,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有效提升就诊满意度。

医院基于移动互联网有两款APP。一个是面向员工,以员工为中心的掌上办公APP——盛京OA,将业务流程、办公审批、人员信息等日常办公功能融入办公自动化技术,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从而使多科室多部门协作变得更加便捷;一个是面向患者,以患者为中心的掌上就医APP——掌上盛京医院,通过预约挂号、候诊提醒、导诊导航、结果查看等功能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全方位提升就医满意度。

建设智慧医院的同时,着重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防护,采用必要的安全措施,如双机热备、异地备份、防火墙等,全面提升医院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隐患发现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患者隐私保护,为医院信息化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可靠的保障。


后勤服务保障科学化

近年来,医院后勤工作以党建文化为引领,以现代医院后勤管理制度为标杆,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引进专业技术型人才参与医院后勤管理,探索实施“后勤+基建一体化管理” “一站式服务”“物联网+社会化”“属地化管理+专业学组”的管理新模式,全面推进后勤服务保障一体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医院后勤团队内涵建设得到不断加强。通过“分段式”招标管理,改造项目引进设计、监理、造价、结算审计等第三方监督服务,重大事项部务会讨论,主管副院长定期例会指导,廉政作风与业务技能同步培训,对照行业规范标准自查自纠等系列举措,团队素质得到极大提高,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同时,不断完善后勤制度建设,成立了专业研究学组,先后编制管理制度九篇六十章,共计538 条,形成了较完备的盛京医院后勤管理制度,取得了丰硕的科室文化建设成果。近几年,后勤保障部员工撰写了近百篇专业论文,多人次在行业学会组织的论文评审中获得“优秀论文奖”,参与多部建设指南、运维标准等编写审核工作,多项管理案例获得行业及主管部门表奖。

2005年,医院实施后勤+基建一体化管理,实现基建管理与后勤管理无缝化衔接,取得显著效果,医院开始进入高效建设发展通道。近十几年,医院累计完成新建建筑近80万平方米,多次创造了当年建设当年投入使用的案例,且始终保持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记录,为医院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年,医院成立后勤保障部“一号通服务中心”,秉持“把问题留给自己,把时间还给医护人员,让医护人员有更多时间为患者服务”理念,结合运维社会化服务改革,倡导变“被动维修”为“主动预防式维护”,变“多对多维修”为“一对多服务”,目前已形成较完备的“后勤一站式服务”模式。2018年,“盛京医院后勤一站式服务”案例获得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颁发的“十佳医院后勤管理项目奖”。

2017年,医院后勤工作在全院信息一体化思路指导下,以保障运行安全、提升服务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为核心,着手打造运维信息管理平台。平台采用面向运维的平台架构,面向服务的系统框架,借助BIM、物联网交互、人工智能分析、大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搭建数字化建筑信息模型,目标是实现建筑设备运行数据集成,运行状态可视,运行资源优化,辅助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医院优化资源配置。利用信息平台自动监控建筑设备运行数据,实时记录、实时报警、实时反馈,利用数据分析发现短板、修补漏洞、挖掘潜力、提升效率,从而以更经济的方式降低医院能源消耗,提高后勤建筑全生命周期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后勤全方位服务品质。

如今,医院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全力打造具有盛京特色的智慧后勤管理体系,为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更加安全、优质、高效、低耗的保障服务。

党建

医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结构。以医院章程为统领,不断规范财务预决算、“三重一大”等议事决策规则与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促改革、做决策的领导作用。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扎实开展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保障医院各项事业稳定发展。

建班子,带队伍。领导班子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开展“三个一”工程,即每年党委理论中心成员每人领学一次,为所在支部至少讲党课一次,至少到党支部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一次。

抓基层,打基础。持续开展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优化党支部设置,健全支部换届提醒机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支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将党日活动与医院中心工作有机融合,扶贫义诊,惠及百姓。

管干部,聚人才。以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加强干部教育培训、述职考核和监督管理工作。始终坚持定期中层干部培训和党务干部培训,坚持年度360度中层干部考核;全面实施党组织书记、临床科室主任和职能科室主任述职述廉制度,使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专业化能力进一步提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启动“345”人才工程和“60+”工程,注重人才培养自身造血功能,形成了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竞争机制。

医院党委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党委工作重点,牢牢掌握医院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引领,注重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党建和思想工作向基层延伸。

医院党委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领导班子积极发挥“头雁效应”引领作用,切实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班子成员强化分工和职责范围内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形成了医院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强大合力。党委书记与班子成员、党总支书记、临床及职能部门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中层干部党风廉政教育台帐,建立廉政提醒谈话机制,构筑群众监督平台。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各项主体工作有效结合,以学促行、以诺促防、以查促改、以警促廉、以严促实,营造了医院崇德尚廉的新风正气。

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制度在维护员工工作秩序和行为规范方面的重要性,在运行过程中始终致力于精益化的管理,通过制度化、流程化的人文措施,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从而使员工更好的投入工作,服务患者。

医院党委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以星级科室评比为载体,把党的建设与推动医院发展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医改政策和医院发展逐年完善相关制度,形成了医疗质量、医德医风、满意度调查和整改反馈等16个评比项目,检查点位全,考核科室全。评比过程中注重抓好医德医风建设,完善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将医德表现与医务人员晋职晋级、岗位聘用等直接挂钩。党的建设贯穿医疗服务全过程,提升了医院内生动力、满足了群众的健康需要,得到了广大患者及家属的普遍好评。

坚持以患者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主动寻求客观专业的外部评价,连续十五年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医院进行社会满意度调查。近几年,医院在总结前十年评估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调查模式,聘请了辽宁省能倾听民声、实现民意的机构——民心网进行第三方社会满意度调查,2018年医院第三方满意度调查的综合满意度测评值为83.49,达到满意程度。

党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与宗旨意识明显提高、工作作风不断改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制度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医院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群众的就医感受不断提升。

文化

130余年的文化传承,孕育了盛京人探索求进、勇担重任的执着精神,这种宝贵的文化凝聚,使广大员工对医院怀有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构建了盛京人的精神家园。一直以来,医院以党建引领医院文化建设,不断以专业的态度打造医院文化。

党委核心引领 构建和谐精神文化

医院党委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与医院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医院的运行与管理中处处传递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促进医院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构建和谐精神文化。医院领导班子不断观察、体悟、提炼和倡导优秀的文化理念,引导员工正确的价值需求,在多年的文化传承中,医院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架构。不断打造精神文化的过程中,员工形成了更坚固的向心力和更持久的凝聚力,有效助推了文化内涵发展。

推进文化仪式 提升文化聚人实力

文化仪式是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医院党委深入推进了文化建设,开展多样的文化仪式将文化建设落细落小于医院发展的各个方面,使文化建设可感、可知、可触摸。开展文化主题年活动已经成为固有的文化模式,医院至今已经开展了医学职业素养提升、医院文化提升、员工关爱、医院安全和改善服务主题年,并将2019年的文化主题定为高质量发展。每年,医院根据主题年活动重点设置文化建设的重点,实施主题年全员培训活动,将医院的核心价值观等核心理念传递到每位员工,增强全体员工从理念到行为、到习惯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极大增强了医护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效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人文化服务水平,使医院文化建设取得了切实有效的成果。医院以精彩纷呈的盛京文化仪式为载体,开创了具有盛京特色的文化建设新局面。医院拍摄电视系列剧《盛京医院的故事》、高清院歌MV,举办盛京春节联欢会、艺术节、运动会,创办《每周盛京》和《盛京TV》等诸多文化载体和文体活动。医院创新开展“服务明星”评选、“星级科室”评比活动,举办“做值得托付生命的人”“医患沟通大赛”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医院通过文化仪式扬长弃短,对员工的行为具有很大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实施员工关爱工程,推动工青妇协同发展。医院是辽宁省唯一一家被推选为工青妇协同创新发展示范点的医疗单位。实施“盛京惠”员工关爱工程,开展 “提升服务”培训、专题讲座,成立工青妇职工服务中心,开展爱护天使护爱项目等,从员工成长进步、身心健康、单身员工婚恋等多角度关爱员工。医院率先在国内提出了“预约订单式”志愿服务的理念,探索性地迈出了具有医院特色的医疗和志愿服务相结合的第一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多年来,医院通过传承悠久厚重的医院文化,发展创新优秀医院文化,激发了医院文化活力,逐步塑造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盛京品牌,挖掘和创造了特色的医院文化,实现了真正的内涵发展,赋予了盛京品牌新的生命力。

担当

凭借出色的综合管理能力,医院承担着“辽宁省医院管理研究与培训中心”和“辽宁省护理人员培训中心”的管理与培训任务,以及10个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质控工作。“辽宁省医院管理研究与培训中心”迄今共举办各层次的医院院长培训班和卫生系统管理干部培训班65班次,参加培训人员5300人次,培训人员遍布辽宁省、新疆塔城地区、西藏那曲地区各县(市),四川安县。同时,中心积极开展医院管理研究,建立了一整套公立医院管理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并连续4年在辽宁省三级甲等医院中应用,促进了辽宁省公立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医院成为卫生部72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联络医院之一;全省医政医管管理干部医院管理实战培训班在院开班,将盛京医院管理实战实例系统完善地传授给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人员。

在医院蓬勃发展、走向国际化城市大医院行列之际,凭借强大的医疗技术和先进完善的配套设施,辽宁省首家涉外医疗服务机构——辽宁省涉外医疗服务中心和沈阳首家公立涉外国际医院——“沈阳国际医院”落户医院。国际先进的诊疗设备、精通外语的高级医护团队,有效地解决了外籍人士的就医困扰,为推动沈阳市乃至整个辽宁省的城市国际化进程和经济腾飞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医院成为各国驻沈总领馆领事官员和在沈官方代表机构代表就医的定点医院,充分体现了广大外籍患者对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的信任与认可。

近年来,在担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沈阳赛区唯一定点医院、第十二届全运会医疗保障工作,抗击柯萨奇病毒、“非典”、“甲流”疫情,手足口病救治工作,5.12汶川大地震,青海省玉树县地震、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数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任务前,盛京人承继了先辈以“天下为己任,生民为至亲”的人道精神,全员上阵,不计私利,前赴后继,续写了百年史诗的光荣新篇。

自1968年向也门派出首支援外医疗队至今,医院始终把援外医疗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高标准选派,高质量完成。2017年起,医院又先后选派两批共4名专家远赴非洲冈比亚执行援外医疗任务。

医院接续派出多批共40余名医疗队员分别赴新疆塔城和西藏那曲开展帮扶工作。一批批盛京医疗队员践行了“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盛京医疗队精神,承担了公立大医院的社会责任和担当。近十年,医院先后承担了宁夏、青海等地县级医院的对口支援任务和辽宁省“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医院为打赢脱贫攻坚积极贡献力量,2014年起至今,向辽宁省凌源市派出3名精准扶贫驻村干部。

荣誉

“面向世界、争创一流”是医院教职员工共同的信念;“团结敬业,严谨求实,仁爱守信,技精图强”是每个教职员工恪守的医院精神。


2007年除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李克强(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陪同下来到医院慰问医务人员,使盛京人得到极大的鼓舞与鞭策。

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来到医院视察,盛赞盛京医院条件好、水平高,鼓励大家应用好信息技术,在公立医院改革上积极探索,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医院的新路子。

“盛京医院通过信息化来提升服务,来改善管理,让医院成为和谐环境的制造者,优质服务的提供者。同时医院每一处都渗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看到我们的患者对这家医院医务人员给予的高度评价,我深受感动,也深受教育。”——2012年,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实地视察医院后对医院作了高度评价。

“今天我看到了盛京医院信息网络化建设,使我很受震撼,也很受鼓舞,更使我增加了下一步公立医院改革的信心。” ——2010年,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视察医院信息化建设后给予了高度肯定。

卫生部副部长刘谦(前排右三)莅临医院视察工作。

“时隔六年,我第二次来到盛京医院,盛京医院的新变化令人欣喜。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前列,我觉得,盛京医院实力雄厚、学科齐全,是一所全面发展、综合发展、勇于创新的医院。祝愿盛京医院在未来取得更大的进步!”——2017年,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贺胜(前排左三)在视察调研医院后对医院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013年,医院荣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郭启勇院长作为先进集体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收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亲切会见。

2013年,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黄洁夫来院进行专题调研。

2012年,卫生部部长陈竺,副部长马晓伟、刘谦视察医院,对医院多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调研和指导。陈竺部长实地视察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情况,听取了医院工作汇报,并与医务人员就“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进行了深入座谈。陈竺部长对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和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以及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做出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称赞医院的信息管理工作为全国提供了先进经验并感谢医院在医改过程中为医疗信息化所作出的贡献。

党委书记赵玉虹作为辽宁省医疗卫生行业唯一一位代表,参加了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副院长、内镜诊治中心主任孙思予教授的《内镜超声微创诊疗体系的建立与临床应用》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小儿外科王维林教授在首届“中国医师节”暨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上荣获“中国医师奖”

医院所获荣誉

全国文明单位

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百佳医院

全国数字化医院建设示范单位

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全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突出贡献先进集体

全国省级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卫生部改革创新医院

全国优质医疗服务示范医院

全国卫生系统百家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全国医院医保管理先进单位

全国群众满意的医疗机构

国家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2008年北京奥运会沈阳赛区唯一定点医院

2013年全运会开闭幕式场馆、全运村唯一医疗保障医院

希望

因为浇注着梦想和汗水,盛京医院已经在这座古老的王城里矗立了百多年头。一百三十余年来,盛京人一直坚守着最基本的信念——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驱除病患,为人类的健康虚心探索;我们一直秉承着“救死扶伤”和“为生民立命”的器识与宏愿,基于此,医者父母的美誉才会无愧于心,我们前行的脚步才能如此铿锵有力、我们的足迹才能如此坚定而清晰。

当门急诊病房楼双子座成为医院闪亮的新地标,当医院一次次的荣膺嘉誉,我们深知,如今的高度来自先人的积淀,未来的坐标需要此刻去改写。投身医改新规良策,勇攀医疗创新高峰, 我们的梦想永不褪色,我们的目光依旧满怀希望,希望生命蓬勃,希望生活平安。

我们惟愿凭这绵薄之力承载这希望,超越这梦想,砥砺前行,走入下一个百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