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诊疗体系建设|李大川:中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建设规划及进展
罕见病联盟
2019年中国罕见病大会分论坛三聚焦罕见病三级诊疗与防控体系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李大川处长就罕见病协作网的工作基础、基本情况和组织实施向大会作了专题报告。
罕见病具有诊断治疗手段与能力缺乏、药品供应不能满足需求、患者和家庭负担沉重等特点。为了改善我国罕见病的诊疗水平及保障能力,自2015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了国家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并相继制定、公布了我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和诊疗指南。该举措有力推进了我国罕见病诊疗水平的提升。由于罕见病种类繁多、分布不集中,为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国罕见病的疾病负担和疾病特点,2019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通知》,该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正式建立,标志着我国罕见病事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诊疗协作网由1家国家级牵头单位,32家省级牵头单位,291家地方医院共同组成,基本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地市级行政区,其工作目标是指导罕见病患者就医,建立协作机制,对罕见病患者进行相对集中的诊疗和双向转诊,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进而提高我国罕见病的总体诊疗能力,实现罕见病的早发现、早诊断、能治疗、能管理。主要工作任务包括:1、建立诊疗协作机制;2、实施规范诊疗;3、加强质量控制;保障药品供应;4、开展病例登记;5、加强临床研究。同时,李处长指出:协作网的324家医院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卫健委会根据工作开展程度和能力建设水平进行动态调整,目的是鼓励先进、剔除落后。
为加强管理,实现上下良好协同,国家卫健委对三个层级的医院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国家级牵头单位负责建规立制、组织培训、学术交流、接收疑难危重患者、下转病情稳定患者、指导成员医院;省级牵头单位负责承上启下、发挥省内牵头作用;各成员医院负责患者的长期管理、上转危重患者、落实牵头医院的规范化诊疗方案。
在报告的最后,李大川处长强调:我们要加强国家卫健委和各省市自治区卫健委的组织管理,并强化对协作网医院的考核评估措施,进而形成各层级、多部门的政策合力,更好地解决罕见病的防治工作。
虽然疾病罕见,但我们战胜疾病的决心并不罕见!相信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罕见病防治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