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 中国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诊疗现状回访调研结果
罕见病联盟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urvival motor neuron 1,SMN1)纯合缺失或突变引起的SMN蛋白缺乏或功能缺陷,低位脑干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丢失,导致肌肉进行性无力萎缩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1, 2]。目前,SMA在中国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10000,人群携带率高达1/50[3, 4]。SMA患者除了近端肢体和躯干呈进行性肌无力与肌萎缩以外,常伴有呼吸系统并发症、脊柱侧凸、关节挛缩、咀嚼吞咽障碍等全身多系统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躯体和心理功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117例SMA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生存现状[5],结果表明1型、2型、3型SMA患儿临床表现和生存率均存在差异,2型SMA运动功能可呈非线性倒退,故临床上应尽早识别和管理SMA。此外,目前国内关于SMA的自然病史研究大多针对小年龄段患者,12岁以上儿童青少年和成人自然史研究较少,亟待进一步研究。
项目启动,旨在为我国SMA患者的临床诊疗和分类管理提供参考
2019年起,多种疾病修正治疗(disease-modifying therapy,DMT)药物相继获批上市,SMA患者有了更多治疗选择。基于此背景,2023年9月20日,由中国罕见病联盟/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发起,与北京协和医院及专家团队提供合作推进的《基于协和基因确诊患者群体的脊髓性肌萎缩症疾病及诊疗现状的回访调研》项目在“中国罕见病综合云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该项目通过调查中国SMA患者疾病自然史及诊疗现状,如诊断时长、生存期、治疗选择等,分析影响中国SMA患者诊断及治疗的相关因素,助力我国SMA领域的临床诊疗和科研探索,进一步加强SMA患者分类管理和个性化治疗,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我国SMA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项目已完成患者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
之所以发起这项调研项目,是因为既往有研究调查了SMA患者以及护理人员的治疗偏好,结果表明,能改善运动功能和呼吸功能以及降低肝损伤风险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且患者更偏向于口服治疗[6]。因此,药物治疗选择对改善患者疾病症状有着重要作用。此外,SMA疾病相关进展(如日常活动受限、骨骼畸形等)和临床治疗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也有重要影响,因此SMA的治疗需要加强多学科评估和综合管理。在患者临床治疗的同时,辅以康复运动训练和呼吸支持训练,定期评估各系统的功能状态,可有效预防或延缓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出现,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中国SMA患者诊疗现状回访调研成果重磅公布
本次调研是一项单中心、横断面研究,于2023年9月~2023年12月期间调研了既往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并完成基因确诊的SMA患者的自然史特征及目前诊疗状况。目前,该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果,主要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接受SMA疾病修正药物(DMT)治疗的患者比例高于未接受DMT治疗:药物价格昂贵(83.3%)、治疗不便利(44.4%)以及患者不清楚DMT药物种类(44.4%)等限制了DMT药物的临床应用(图1)。

图1 SMA患者未接受疾病修正药物治疗的原因占比情况
- SMA患者对治疗药物普遍存在困惑,选择治疗药物时主要考虑药物疗效、安全性以及药物价格等:有72%的调研患者表示不清楚SMA治疗药物有多大疗效,54%不了解药物治疗需要持续多久,有50%不了解自己适合哪种药物(图2)。 因此,SMA患者在选择不同治疗药物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药物疗效、药物安全性以及药物价格,同时给药方式(口服或注射)也是考虑因素之一(图3)。

图2 患者对既往/现在的治疗药物存在的困惑选择情况

图3 患者在选择不同治疗药物时考虑的因素排序情况
- 半数患者表示不满意既往/现在的治疗体验,主要原因包括治疗效果不佳、花费太高以及治疗便利性差:调研结果显示,43.9%的患者对既往/现在的治疗体验不太满意,仅7.3%的患者表示非常满意(图4)。患者对治疗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改善不明显,且治疗费用太高,造成治疗过程难以维持。此外,治疗便利性差也是患者不满意的原因之一(图5)。这提示患者可能倾向于便利性更高的治疗方式。本次调研发现有71%的患者认为单纯口服药物治疗更便利。

图4 患者对既往/现在接受治疗的体验选择情况

图5 患者对既往/现在治疗体验不满意原因的排序情况
- 患者选择SMA治疗药物时最认可的疗效指标包括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疾病症状和减少不良反应:根据上述结果,SMA患者在选择不同治疗药物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药物疗效,而患者最认可的疗效指标是治疗药物能够延缓疾病进展,即疾病不要变得更严重(图6)。同时,疾病症状的改善也是患者关注的疗效指标之一,包括运动功能改善、疲劳状况改善和降低住院率等。本次调研发现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重视,包括生理功能得到改善、心理情绪状态越来越好以及社交满意度得到提高等。

图6 患者选择SMA治疗药物时最认可的3个疗效指标排序情况
*说明:以上仅展示部分调研结果,详细内容将陆续发表,请持续关注。
近年来,我国在SMA诊断领域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大多数在三甲医院就诊的患者已能明确诊断,但从目前的治疗现状来看,仍有很多SMA患者目前尚未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随着SMA疾病修正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出现了不同于疾病自然病程的SMA表型,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但患者对SMA的认知仍存在不足,导致目前我国SMA疾病的治疗仍有较大改进空间。对此,根据本次调研结果,未来亟需普及和强化SMA规范诊疗的治疗理念,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构建并推进SMA疾病规范化管理体系。
致谢:感谢北京协和医院戴毅、姚凤霞、凌超、张丁丁设计并开展本项研究。
参考文献[1] Mercuri E, Finkel RS, Muntoni F,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Part 1: Recommendations for diagnosis, rehabilitation, orthopedic and nutritional care. Neuromuscul Disord, 2018, 28: 103-115.[2] 戴毅, 崔丽英, 张光宇, et al. 青少年成人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诊疗指南 %J 罕见病研究. 2023, 2: 231-255.[3] Lin Y, Lin CH, Yin X, et al. Newborn Screening for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in China Using DNA Mass Spectrometry. Front Genet, 2019, 10: 1255.[4] Li C, Geng Y, Zhu X,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carrier in China: Evidences from epidemiological surveys. Medicine (Baltimore), 2020, 99: e18975.[5] 杨贇滢, 袁萍, 李梅, et al. 117例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自然病史分析 %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1, 23: 1038-1043.[6] Lo SH, Lawrence C, Martí Y, et al. Patient and Caregiver Treatment Preferences in Type 2 and Non-ambulatory Type 3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A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 Survey in Five European Countries. Pharmacoeconomics, 2022, 40: 103-115.